(资料图片)
日前,又一起网暴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据中国青年报官微消息,2月24日,湖南桑植县某中学举行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一名高三学生代表激情澎湃的发言燃爆全场。这名女生演讲的内容,可谓相当励志,比如“没有人是生来的弱者,没有人是命定的草芥”“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后悔”。对此,网上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这名女生的语言和表情很夸张,甚至有网民出言不逊,讽刺其“咬牙切齿的样子难看”“眼睛都快爆出来了”“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等等。
在誓师大会上有比较激动的情绪,这本身并不奇怪,尤其是在高考冲刺阶段,教师也希望借助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加油鼓劲。而被现场火热氛围影响的学生代表,说一些让人振奋的话,表情夸张一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网民如有不同意见,可以理性、平和地表达,但是对学生的表现、容貌进行苛刻攻击,已经涉嫌网暴。
近期已有多起网暴事件引起社会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暴的危害性——轻则引发受害人的情绪波动,重则会让受害人精神崩溃,甚至走上绝路。从这起事件来看,网暴的“理由”可谓莫名其妙,纯属“为黑而黑”。一些网暴者缺乏基本的理性和逻辑思考能力,他们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吐槽点”,就胡乱给人“扣帽子”和“贴标签”,实际上只是在一味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而从舆论的反应来看,多数网民还是能够辨别是非的,尤其是当无辜的受害者面临言语攻击或污蔑时,人们能够站出来,勇敢地发声,向网络舆论场上的极端声音及时“亮剑”。比如,有网民就直接回怼网暴者:“你网暴别人的样子才是真的难看”;还有网民为事件中的女生担忧,并鼓励她不必受到网上不良言论的干扰。
由此可见,网暴者在今天的舆论环境下,已经成了多数人厌弃的对象。近年来,随着人们反网暴意识的提升,那种无脑的、蛮不讲理的言论,得到更加及时的纠正。大多数网民都希望在一个相对温和与理性的氛围里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果动辄言语攻击他人,甚至无理由地搞网络暴力,整个社区的氛围也会被损害。事实上,网暴行为的“杀伤范围”往往是不可控的、无差别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舆论氛围,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网暴的受害者,都有可能遭受无妄之灾。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些人之所以敢于网暴别人,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处于一种“非个体行为”的环境里,自认为他人的不幸与伤痛与自己无关,甚至觉得自己只是处于群体的发泄状态里,无需为个体的言行承担责任。但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不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道义立场上,互联网都不是任性发泄欲望、伤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地方,网络上的任何行为,都不应该脱离法律和理性的轨道。
只有人们不断强化反网暴意识,从心理认知与行为上向各种形式的网暴说“不”,网络舆论空间才能更加清朗。(黄帅)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