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家服务专委会承办、钧山提供支持的“智见未来·同行共赢”科技创新产业峰会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
(相关资料图)
本次峰会汇聚了科技创新领域专家学者、知名投资机构合伙人、著名企业家代表等700余位嘉宾,围绕半导体、先进制造、新能源、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物流仓储等具体赛道和领域的科技创新趋势、产业升级、落地应用及投资策略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未来已来
大咖共话千行百业科技创新
钧山董事长唐宁在《科创新趋势》的开场主旨演讲中,提到了今年大热的ChatGPT等概念。唐宁认为,ChatGPT及背后的人工智能所代表的创新前沿技术,将会深刻改变行业的投资风向,影响万千企业的发展,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到千行百业。他还表示,杭州是数字经济之城,多年来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就。钧山作为长期支持中国科创发展的创投力量,多年来在浙江省支持了36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其中有20家企业成功上市。面向未来,科学家、企业家创新创业是实现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持好、服务好他们是把握住未来机遇的关键。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学术委副主任刘亭带来了题为《科技创新与产业优化升级》的演讲。刘亭指出,浙江目前产业数字化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且,浙江把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作为“一号发展工程”,点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方向,下一步就要升级动力引擎,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人类社会无可阻挡地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和过渡的当下,数智经济就是未来。”
新能源是现代科技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底座。中科院硅酸盐所氢能材料及器件课题组负责人、上海莒纳科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现英,分享了氢能产业中绿氢电极材料的作用。王现英介绍,目前工业制氢的三种主流方式里,灰氢与蓝氢不可避免会造成碳排放,而绿氢通过电解水来制氢,全产业链可以实现零碳,为实现“碳中和”提供重要路径参考。
技术不断驱动产业创新,也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杭州知衣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郑泽宇带来了主题为《AI+科技创新驱动中国新消费》的演讲,他指出,目前柔性化生产在服装行业里的声量越来越大。与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相比,柔性生产能基于大量消费数据分析细分市场,精准把控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轻量化生产。
存储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为“硬科技”提供底层技术支撑。至讯创新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超在演讲中表示,中国不仅需要存储产品的生产企业,更需要具有存储颗粒设计能力的企业,因此需要加大投入,让中国本土企业突破专利、资金及技术门槛。
先声夺人
杭州奋力推进数字经济二次攀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科技创新已成为转换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技术、政策和市场的正向催化下,许多科技企业也在高速发展中寻求进一步的突破与创新。
杭州享有“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美誉,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占GDP比重27.1%。杭州聚焦视觉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在集成电路产业链方面,设计业规模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四,拥有260多家重点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方面,拥有阿里云、新华三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在人工智能产业链方面,人工智能产业综合能力稳居全省第一……依托这些优势,杭州在打造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方面高歌猛进。
目前,杭州正打造九大标志产业链,涵盖视觉智能、智能计算、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网络通信、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智能家居等,初步形成了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一流人才加速汇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产业集群。
作为长期致力于中小企业创业与投资发展的力量,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企业家服务专业委员会,以及与众多知名投资机构联手布局科创投资的钧山,在杭州已支持超过260家创新企业,集中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覆盖半导体及芯片、机器人、先进制造、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企业服务、AI药物研发等,这些科技创新企业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聚力方向。
从杭州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到全市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从滨江区启动“中国数谷”建设到未来科技城举办未来数商大会,2023年,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频频出招,亮出了高水平塑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信心与决心,正为数字经济二次攀登蓄积强劲动能。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