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运行精准高效】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的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之一,青岛从2017年开始就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施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青岛全市605个社区、4534个居民小区以及1866个党政机关已经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青岛西海岸新区铁路小区建成于1992年,现有居民689户、2400多人。作为业委会主任,马明森每天都会不定时在小区里转一转,看一看整体的环境卫生状况、垃圾分类收集站运行情况。现在小区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但在之前,却是有名的“脏乱差”。
【资料图】
除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监督,铁路小区还设立了点赞榜和加油榜,在垃圾投放点旁还安装了语音监控摄像头,居民遇到拿不准的情况通过喊话就能寻求指导。此外,志愿者服务队也成了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这个小区累计参与垃圾分类站桶指导、入户宣传的志愿者达到近万人次,小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青岛市共累计撤除桶点1万余处,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2.28万余处,升级改造投放桶点5000处,600余个小区已实现定时定点投放。青岛市区分类设施、分类收运实现了全覆盖,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2万吨。
智慧赋能数字化手段助力垃圾分类
这几年,经过全力推动,青岛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当地还结合“数字青岛”建设,创建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一网统管模式。用数字化手段,搭建垃圾分类综合管理系统、监管考核系统等,实现了分类全过程监管。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云脑”智慧监管系统上,238辆垃圾收运车、260条收运线路和2000余个收运点的作业完成率、收运时间和各点位的输运状态都一目了然。收运车辆配备了识别装置,如果收运垃圾与收运车类别不匹配,系统就会自动判定为混装混运。而为了更加精准地识别,当地还在垃圾桶上安装了更加小巧的识别芯片。
数字赋能让垃圾收运全过程闭环监管的同时,当地还打造开发了“云上”巡检场景,实现了对全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实时监控和精准预警。垃圾运输车进入厂区后,所有处理流程的相关信息,称重、焚烧炉、烟气处理等状态实时可见,让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的运行更加精准高效。
与垃圾分类一体推进建大件垃圾处置中心
废旧沙发、不用的桌椅等大件垃圾如何处置,是令小区居民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青岛将大件垃圾处置与垃圾分类工作一体推进,建设大件垃圾处置中心,推进收运规范化、处置资源化。
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都市果岭小区的物业经理曲彭本每天都会对小区进行巡视,大件垃圾暂存处是他一定要进行检查的区域。这次巡查,他就发现这里又堆满一些旧家具,而只要一个电话,就会有专门的人员上门清理。
如今,青岛崂山区5个街道、219个物业小区已经实现大件垃圾回收全覆盖,只要物业或者社区一个电话,处理企业就会上门收集,帮助居民解决大件垃圾积存难题。近来年,青岛各区市都已经建成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并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凝聚街道、社区、物业、收运企业等多方合力,推行常态化机制,切实解决了市民的投放难题,让全域大件垃圾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让大件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青岛市大件垃圾的处置设施和能力快速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大件垃圾经过处理之后,可以成为制作再生能源的最佳原材料,回收利用率可以达到90%。通过500℃—600℃的高温将木材分解成应用十分广泛的木炭和木醋液,每3吨木材可生产1吨木炭和1吨的木醋液。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